首页 > HPCMid > HPCMid-2019 > 邀请报告

邀请报告


1.jpg

方重华,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承担和参与973、863、装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SCI收录13篇,EI收录60篇;获得发明专利20多项(其中第一发明人10项),部分专利已经向实用化转化,并对装备设计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4项(其中第一申请人2项)。

于国际上首次提出可处理任意三维凸目标的量子雷达散射截面计算方法,突破了前人的成果仅能处理任意二维目标的技术瓶颈,为量子雷达散射截面计算走向实用化扫除了主要技术障碍之一。该成果引起国内外业界的关注,吸引了包括NASA推进与能源部首席科学家在内的兴趣。

报告题目:量子雷达散射计算方法进展

报告摘要:量子雷达技术是潜力巨大的反隐身技术前沿技术之一。量子雷达技术领域内有关量子雷达目标特性以及量子雷达散射计算方法近来也有不少发展。本报告拟对该领域的进展进行介绍,重点就三维目标量子雷达散射计算方法新成果进行展示与探讨。

2.jpg

刘俊利,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所长助理

机械学硕士,一直从事CAD/CAM、超精密加工和智能制造技术研究。中国创造学会智能制造与服务分会副秘书长,中国惯性学会会员。承担原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局等科研课题十余项,科技部智能制造重大专项2项,航天奖获得者,获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报告题目:惯性器件工程计算仿真难点及应用需求分析

报告摘要:惯性器件内部结构复杂,电磁、热、力等多场耦合严重。传统的流场控制方法较为简单,在设计方法上主要表现为:多物理场中只考虑到温度控制而忽略电磁场的影响;非线性系统近似为线性系统等。上述简化设计就会导致惯性器件的误差机理认识不清,设计手段和补偿措施效果有限、精度提升空间不大。为提高惯性器件的使用精度、改进设计,通过工程计算等仿真是一个有效的手段,本文介绍了惯性器件在仿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如,跨尺度复杂结构网格智能划分、变介质多途径耦合传热高效算法、多物理场交叉耦合仿真等典型问题,并分析了工程计算软件的应用需求,以期能在较短时间内提升惯性器件的超精密计算和仿真能力,为改进设计和加快惯性器件精度的有效提升奠定基础。


微信图片_20190814175827.jpg

刘青凯,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中物院高性能数值模拟软件中心,研究员

2005年毕业于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获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至今在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工作,从事并行算法和并行数值模拟软件研发工作;2013起在年中物院高性能数值模拟软件中心从事并行编程框架研发和软件工程技术研究;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篇;承担国防基础科研计划重大项目、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基础创新专项项目、科技部863重大项目专题、军口973项目课题10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报告题目:面向复杂工程应用的高性能CAE中间件

报告摘要:待定


4.jpg

牛红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2003年于天津大学工程力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08年于西安交通大学力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就职于中物院总体所工程力学研究中心,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复杂结构工程力学大规模并行软件研发、复杂结构力学性能分析与评估等,为重大装备工程力学并行分析软件平台PANDA研发团队主要成员之一,先后获得软件著作权1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审查发明专利1项。

报告题目:大型复杂装备力学分析中的大规模并行计算

报告摘要:大型复杂装备在研制过程需要评估其安全性、可靠性、环境适用性等性能,需要开展结构的静动强度、刚度、稳定性、冲击动力学响应等分析,需要高置信度的数值模拟结果作为设计的支撑。为在有限时间内获得大型复杂装备的高置信度数值模拟计算结果,需建立结构的高保真几何模型和精细化有限元模型,需要利用超算中心、并行机群等高性能计算平台的数百、千、万核的大规模并行计算能力开展计算,需要分析海量计算结果数据获得结构的力学响应及规律。面向大型复杂装备力学分析中的大规模并行计算,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基于JAUMIN框架自主研发了力学分析软件PANDA,涵盖了结构静力分析、模态与振动分析、冲击动力学响应分析、裂纹扩展分析等功能,并行扩展性达到“数亿自由度、数万核”水平,结合多个应用实例对PANDA的分析功能和并行性能进行展示,促进相关行业人员对我国大型复杂装备力学分析大规模并行计算软件及应用有更全面的了解。

6.jpg

王振华,北京索为系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TO

2006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并获得博士学位,现任北京索为系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TO。长期从事系统建模与仿真、CAD/CAE、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业互联网等相关领域产品与技术研发工作,负责工业APP、工程管理、知识工程、工业互联网等多个核心产品的研发和上线发布工作,并参与航空、航天、兵器、船舶、核工业等多个企业规划、咨询和实施项目,拥有多项国内外相关发明专利,是国内工业技术软件化、工业APP的积极参与者与推动者。

报告题目:百万工业APP驱动高性能计算

报告摘要:工业APP是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建设中的一种新的工业软件形态,是工业领域核心技术、知识、算法软件化的核心成果。百万工业APP建设离不开高性能计算平台的有效支撑,同时由于工业APP的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专业性、广泛的流动性也可以极大地促进高性能计算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

7.jpg

张群,英特工程仿真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创始人

大连理工大学本科、清华大学硕士、东京大学博士、博士后。中国CAE联盟理事长,大连交通大学客座教授,辽宁省人大代表。拥有二十年以上的多物理场仿真技术、软件研发及工程应用经验,曾在美国ANSYS从事8年的ANSYS-Multiphysics 模块的开发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多项国家级重点科技创新项目。张群拥有发明专利1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4项。先后发表了50多篇学术论文, 著有由“Elsevier”和“清华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英文专著《Multiphysics Modeling: Numerical Methods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报告题目:INTESIM:面向工业产品的 CAE 综合仿真平台

报告摘要:工程多物理场仿真的核心技术和耦合方法,国产工程多物理场仿真软件 INTESIM 的核心功能,以及在航天、航空、汽车、电子、电器等领域的应用情况的介绍。

8.jpg

赵振国,中物院高性能数值模拟软件中心

主要从事电子学系统电磁与辐射效应分析与建模,多物理过程有限元/有限体积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近几年,基于并行编程框架JAUMIN,主持研发电路/器件/系统封装多物理效应高性能数值模拟软件JEMS-CDS,已在电子学系统级封装、抗辐射加固、新一代集成微系统设计等领域应用;先后承担或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973项目、科工局挑战计划专题、中物院战略科技项目、中物院复杂电磁环境重点实验室重点基金项目等院内外课题;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软件著作权2项。

报告题目:电子学系统多物理过程高性能算法与应用

报告摘要:电子系统,特别是武器电子系统,不断向高可靠、高性能、小型化、多功能集成方向发展,针对电子工程领域可靠性设计、新一代集成微系统设计过程的高性能数值模拟需求,介绍电子工程多物理过程精细建模、高性能数值算法的技术挑战,及其国内外研究进展;介绍自主研发的电子学系统多物理过程高性能数值模拟软件JEMS-CDS的现状,以及在电子工程抗辐射加固研究、系统级封装设计和大规模电路设计与验证中的应用情况。

1.jpg

原力,上海索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

从事软件研发和组织工作近25年,曾主持过政务、金融、能源、互联网等行业的多项大型信息系统的建设。2009年后主要从事自主可控的商业CAE软件研发,主持开发了国产自主可控的系列工业软件产品,包括Aries流体仿真产品,Virgo结构仿真产品,Taurus噪声仿真产品,LEO电磁场仿真产品,SOMAP光学耦合工具,STOP光机热仿真系统,EMT多学科仿真系统,全权数字控制系统仿真系统,多学科协同研发平台等,在国防工业及装备制造领域中取得了良好应用成果。任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工程学院客座教授。

报告题目:商业CAE软件的架构思想

报告摘要:从体系构建、产品定义、技术路线设计、资源组织、开发框架形成、过程管理模式、人才培养储备七个视角阐述商业CAE软件研制的架构思想,并逐步实现商业愿景、产品组合、技术创新与架构未来性。

5.jpg

任虎,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先进制造部部长

长期从事计算力学和高性能计算工业应用技术研究,主持自主可控工业仿真生态的建设和多项高性能工业仿真APP研发。承担和参与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和重大装备研发数值计算重点课题。主持研发的swOpenFOAM等国产超级计算机平台计算流体力学软件、高性能工业仿真计算中间件等,都具备优异性能,并为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船舶、电机、风力发电等重点工业领域的创新设计提供了有力支撑。

报告题目:基于国产神威超算平台的工业仿真生态建设

报告摘要:神威●太湖之光是世界首台性能超过100P的超级计算机,采用纯国产众核芯片,全机物理核心数量超过千万。基于神威●太湖之光的全机应用累计突破了二十多项,并蝉联了2016和2017年度高性能最高奖项——“戈登?贝尔”奖,为我国在该领域取得零的突破。相较硬件和科学计算领域,我国高性能工业仿真应用软件方面仍十分薄弱,基于国产超级计算平台的工业仿真生态有待建立。工业仿真是工业数字化研发设计的核心工具,也是我国《中国制造2025》纲领中明确提出的重要建设内容。未来工业设计领域,产品质量和精细度要求进一步提高,多相态多物理耦合仿真、超大规模精细仿真、跨部件和整体产品仿真的需求逐渐普及。工业4.0时代,为实现智能制造和按需制造目标,快速研发和产品优化的需求将呈现爆发式增长。因此,高性能数值仿真为核心的工业数字计算技术,将是未来重要的战略支撑技术。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立足苏南制造基地,致力基于国产超级计算平台建立和完善面向工业数字研发设计的高性能工业仿真计算生态,支撑地区工业制造转型升级和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开发的多种工业仿真计算加速中间件、海量仿真数据可视化平台等工业仿真基础设施,以及高性能工业仿真软件,在风场设计、航空发动机研制等领域成功开展了多项示范应用。